资讯详情页
黄瓜的文化史丨五一特辑 中华书局上海聚珍 2022-05-02 19:18:20 作者:



最近因为抗疫,许多人被圈在家里,黄瓜是主要储备菜之一。你可知道,黄瓜并不是中国土产,而是外来作物,据说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的,故最初称为胡瓜,元明以后,北方流行用王瓜称呼黄瓜,王瓜的称呼在北方普遍流行,且流传很久,至少在民国时期还在使用。


黄瓜一般在春夏之交开始上市,也就是现在这个时候。陆游的诗里就说:“黄瓜翠苣最相宜,上市登盘四月时。”古代也有反季蔬菜,黄瓜就是其中之一,在古代的种植条件下当然十分稀少,价格不菲,可比人参。邓云乡的《云乡话食》提到一个故事。明代一位皇帝在大年初一突然想起要吃黄瓜,御膳房派一位太监去买,到街上看到一个人手里正拿着两根黄瓜,太监如获至宝,上前问价格,那人说,一根五十两银子,两根一百两。太监大怒,嫌价格太离谱。那人随即就把一根黄瓜吃掉了。太监着急,害怕无法交差,赶紧说:剩下的一根五十两银子我买了。那人却说,现在这根卖一百两银子。太监无奈,只得花一百两买下。反季黄瓜的珍贵由此可见一斑。


那么反季吃黄瓜是如何做到的呢?跟今天类似,古人运用的也是温室种植的方法。北方,尤其是北京,流行使用“花洞子”来种植蔬果和花木,此类蔬果就被称作“洞子货”。这一方法延续了很久,老舍在1949年后所写的《正红旗下》中还说:“到十冬腊月,她要买两条丰台暖洞子生产的碧绿的、尖上还带着一点黄花的王瓜。”


所以说,别嫌黄瓜已经吃烦了,它也有着尊贵的历史呢。


推荐阅读


“食色”本是人间烟火,本书带你走进古人的日常生活,看古人的烟火气。
图片
点击上方书影,马上进入当当购读
《食色里的传统》(彩图修订版)
郗文倩 著
简体横排
32开  精装
978-7-101-15435-1
78.00元

图片

内容介绍

吃好吃的,看好看的,是饮食男女的天性,是人之大欲,“食色”正是人间烟火,是日常生活。本书从古人的日常生活细节出发,细说饮食、服饰、行旅、草木、节令、百戏、歌谣等主题,天人关系、时空想象、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思维惯性、治国理念、养生观念、时令民俗、审美风尚、娱乐休闲等尽在其中。 在“物质和精神打成一片”的传统里,邂逅最寻常的人性和最朴素的情感。小品文风,清新自然,读之有趣,富有余韵,既“可信”,又“可爱”。


图片

作者介绍


郗文倩,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与文体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代礼俗与汉代文体关系研究”“秦汉文体史”等,同时致力于传统文化和文学的普及教育工作。出版有学术专著《中国古代文体功能研究》《古代礼俗中的文体与文学》,以及学术随笔集《菜园笔记》。


图片

图片

点击上方书影,马上进入京东图书购读

《古人的生活世界》(彩图修订版)

著    者:王宏超

书    号:978-7-101-15453-5

出版时间:2022年1月

定    价:68.00元

开    本:32开

装    帧:纸面硬精 

字    数:190千字

页    码:400

CIP分类:D691.9

主 题 词:社会生活-历史-中国-古代


图片

编辑推荐


  • 历史不冰冷,不只宏大,也是鲜活的,可爱的,与今天的我们割不断,理还乱,了解古人生活世界的点滴,感受我们自己的生活,日常之美就在其中。

  • 作者以古人日常生活的立体图景,引导我们穿越于不同时空,经历不一样的人生,收获别样的况味。


  • 本书曾于2020年8月出版,读者反应热烈,很快售罄。但由于是黑白印制,图片给读者的直观感受终归欠佳。此次利用再版之机,除了改为全彩印制、精修原图、调整位置之外,更增补了多幅与正文相关的图片,以图释文效果更佳;重新调整段落和布局,使全书脉络更加清晰,提升读者阅读体验;由平装小开本改为精装大开本,充分体现生活美学宗旨。


图片

内容介绍


图片
古代也有反季蔬果和温室种植?古人怎么看待自己的肚子和身材?身上痒了怎么挠?近视了怎么办?古人怎么养宠物?如何度过酷暑?如何午睡?……
本书涉及古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举凡衣、食、住、行、玩、用,作者均作了全方位的扫描和呈现。但更重要的是作者对其中细节和引发现代人普遍兴趣话题的挖掘,使得历史变得活色生香起来。

图片

作者介绍


王宏超,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文艺学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学与艺术理论、中国美学史。近年来颇关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和古人生活美学,并在各类刊物发表相关文字多篇。

服务指南 返回电脑版
版权所有©2002-2008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