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大风黄色预警和沙尘暴蓝色预警,华北地区即将迎来历史同期罕见的持续性大风,内蒙古、东北等地可能出现暴雪与沙尘天气。北京市气象台同步发布近十年首个全市大风橙色预警,提醒市民防范高空坠物、交通瘫痪等风险。这场“超强风”的威力令人咋舌——到底什么是12级大风?它有什么危害?
现在我们所说的“12级”风,其实指的是在“蒲福风力等级”划分下的风力。在“蒲福风力等级表”中,被风力划分为0至12级,每一级对应不同的风速和自然现象:0级为无风(风速<0.3米/秒),1级软风(0.3-1.5米/秒)仅能吹动炊烟,4级和风(5.5-7.9米/秒)可使树枝摇曳,8级大风(17.2-20.7米/秒)能折断细枝,而最高级的12级飓风(风速≥32.7米/秒)则能拔起大树、掀翻屋顶,甚至引发海啸。例如,2021年台风“烟花”以12级风力登陆浙江,导致多地断电、房屋损毁,经济损失超百亿元。此次华北的12级大风并非台风,而是由强冷空气南下引发的大范围对流性大风,其突发性强、影响范围广,且伴随沙尘暴与暴雪,对农业、交通和城市运行的威胁更为复杂。
其实早在唐代,古人就已经有了自己的风力测量分级。唐代天文学家李淳风在《乙巳占》中提出了一套以树木受风影响为依据的八级划分法:
“凡风动,初迟后疾,其来远;初急后缓,其发近。(此以迟疾推风发远近)凡风动叶十里,鸣条百里,摇枝二百里,堕叶三百里,折小四百里,折大枝五百里。一云:折木飞砂石千里。或云:伐木施千里,又云:折木千里,拔木树及根五千里。(此鸣条已上,皆百里风也。此以势力推风远近)”
这一套风力分类的内部逻辑与现代蒲福风级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的核心逻辑均以自然现象为观测标尺,但李淳风的分级更注重定性描述,未引入具体风速数值;而蒲福表通过量化风速,使风力评估更精确,尤其适用于航海、航空等现代场景。此外,李淳风还提出“风动叶十里,鸣条百里”等风速影响范围的估算方法,将观测数据与灾害预警结合,体现了古代科学家的实用智慧。
对于李淳风其人,大部分人认识他,恐怕还是通过各类与武则天有关的电视剧。作为最早预言武则天会以女性身份入主天下的神奇道士,李淳风及以其为原型的各类艺术加工角色一直是电视剧中的“常驻NPC”,也让他的形象在历史长河中多了几分神秘色彩。不过李淳风的真实成就绝不止于这条政治传闻。他是唐代罕见的“跨界全才”:在天文领域,他改造浑天仪,首创“三辰仪”实现黄道、白道与赤道同步观测;主持修订的《麟德历》统一历法计算体系,领先欧洲数百年。数学方面,他编注的《算经十书》保存了祖冲之的圆周率成果,并记载“祖暅定理”,比西方卡瓦列里原理早千年。此外,他还参与编修《晋书》《隋书》的天文志,系统整理了魏晋以来的科学成果。虽然是一个道士,但李淳风一直在做的,却是用科学实证精神打破迷信桎梏,理应作为一名科学家而被后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