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页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采购公告 2024-11-07 15:46:23 作者: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采购公告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是针对中华书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规划,为满足中华书局在日常出版工作中对基本史实的梳理、基础文献的汇集、主要问题的研究等需求进行采购立项,拟采购《中华经典古籍库》《中华石刻数据库》数据库不限并发在线访问服务。本项目通过单一来源采购方式选择提供数据库访问服务的服务商一名。

二、主要标的清单

1.采购预算:535万元;超过采购预算的报价无效。

2.最高限价:535万元;超过最高限价的报价无效。

3.投标人报价为一口价,包括数据库安装、调试、检测、售后服务、日常维护、远程访问服务等投标人应履行本项目的所有费用,采购人无须另向投标人支付其他任何费用。

项目采购清单

标段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中华经典古籍库(1-11期)

网络版

1

中华石刻数据库

网络版

1

 

三、技术(服务)参数

第一标段:中华经典古籍库

(一)资源需求:本项目采购不少于600GB容量的数据库电子资源内容及访问服务,投标人提供远程在线访问服务。数据库中所有资源内容均来自正规出版机构,包括中华书局、浙江古籍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大象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岳麓书社、三秦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三晋出版社、黄山书社、巴蜀书社、齐鲁书社、中州古籍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广陵书社、辽海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商务印书馆、江苏古籍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岭南美术出版社等出版的经典图书。

(二)资源内容:经典古籍数据库收录的图书资源总量≥8100种,可检索字数≥25亿字。收录范围至少包括以下经典图书。

1.中华书局:《二十四史》《清史稿》《十三经清人注疏》《新编诸子集成》《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元明史料笔记丛刊》《清代史料笔记丛刊》《学术笔记丛刊》《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全唐文》《敦煌经部文献合集》《元曲选》《晚晴簃诗汇》《饮冰室合集》《曾国藩全集》《南明史》《查慎行全集》《中州集校注》《范仲淹全集》《李梦阳集校笺》《尚秉和易学全书》《子弟书集成》《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王安石文集》《五礼通考》《文选资料汇编·骚类卷》《金史详校》《太平御览》《文苑英华》等。

2.浙江古籍出版社:《近思录》《浙江文丛》《唐順之集》《禮記偶箋》《戴復古詩集》《古今史略》《資治新書》《鐵崖樂府》《書史會要》《宋元學案》《龍溪會語》等。

3.凤凰出版社:《册府元龟》《清诗纪事》《嘉定钱大昕全集》《明词话全编》《冒辟疆全集》《清代词话全编》《任中敏文集》《历代赋汇(校订本)》《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等。

4.大象出版社:《全宋笔记》《三楚新録》《五代史補》《江南餘載》《續翰林志》《南唐近事》《黄氏日抄》《學林》《齊東野語》《西山讀書記》《夷堅志》《習學記言》等。

5.上海辞书出版社:《全宋文》。

6.岳麓书社:《湖湘文库》《船山全书》《沅湘耆舊集》《李東陽集》《劉坤一奏疏》《劉錦棠奏稿》《資江耆舊集》《龍膺集》《唐宋人寓湘詩文集》《湘陰縣圖志》《元史新編》《皇朝經世文編》等。

7.三秦出版社:《陕西通志》《全唐文补遗》《关学经典集成》《大戴禮記彙校集注》《康對山先生集》《嶺海名勝記增輯點校》《集義軒詠史詩鈔校證》《歷代詠陝詩詞曲集成》等。

8.天津古籍出版社:《中国荒政书集成》《三十國春秋》《山海經考釋》《校正泰昌天啓起居注》《輯校萬曆起居注》《長元吴豐備義倉全案》《墨辯會詮》《趙時春文集校注》《唐詩鼓吹注解》《津門詩鈔校箋》等。

9.三晋出版社:《三晋石刻大全》《山西獻徵》《山西通志》《元好問全集》《文清公薛先生文集》《祁寯藻集》《晉乘蒐略》《郝經集校勘箋注》《十七史商榷校證》《河汾諸老詩集》等。

10.黄山书社:《安徽古籍丛书》《學詩堂經解》《皖雅初集》《龍眠風雅全編》《藏山閣集》《通藝録》《古事比》《毛詩後箋》《施愚山集》《國朝詩品》等。

11.巴蜀书社:《蒙文通全集》《大明一统志》《六译先生选集》《樊川文集校注》《元遺山文集校補》《蘇軾文集編年箋注》《司馬温公集編年箋注》《歐陽修集編年箋注》《歷代賦評注》《羌族石刻文獻集成》《清代川邊(康藏)史料輯注》《經律異相校注》等。

12.齐鲁书社:《郝懿行集》《王士禛全集》《全清散曲》《全明散曲》《春秋説略》《爾雅義疏》《讀書堂杜工部詩文集注解》《宋代序跋全編》《曲阜詩鈔》等。

13.中州古籍出版社:《戰國策校注繫年補正》《四鎮三關志校注》《中國古代茶品選輯》《竹林七賢集》輯校、《樂書》點校等。

14.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書經圖説》《清畫家詩史》《六藝之一録》等。

15.上海书店出版社:《經史百家雜鈔今注》《宋代日記叢編》《清代檔案史料選編》等。

16.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劉子集校合編》《文史通義注》《欽定詞譜考正》《海珊詩鈔注》《迦陵詞合校》等。

17.广陵书社:《刘申叔遗书补遗》《群書校補》《嘉慶重修揚州府志》《全閩詞》《揚州畫舫録》等。

18.辽海出版社:《全唐詩人名彙考》《三字經古本集成》《西遊記戲曲集》《中國歷代唐詩書目提要》《皇明經濟文録》《京都大學藏鈔本水經注疏》《左傳會箋》等。

19.上海书画出版社:《明代筆記日記繪畫史料彙編》《蘇軾書法史料集》《郁氏書畫題跋記》等。

20.西泠印社出版社:《懷星堂集》《西泠八家詩文集》《容臺集》等。

21.广东人民出版社:《清車王府藏戲曲全編》《陳獻章詩編年箋校》《陳恭尹詩箋校》《周易辨原》《粤大記》《嶺南雜事詩鈔箋證》等。

22.安徽大学出版社:《杜詩説》《字詁》《唐詩摘鈔》《唐詩矩》等。

23.上海人民出版社:《续碑传集》《周易集解补释》《震川先生集》等。

24.中国戏剧出版社:《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

25.商务印书馆:《後漢書集解》《漢書補注》《續後漢書》等。

26.江苏古籍出版社:《全元文》。

27.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康有为全集》。

28.岭南美术出版社:《全粤诗》。

(三)数据库服务平台功能要求:

1.平台架构:数据库采用B/S 技术架构方式,支持主流浏览器。

2.全页显示:能够实现图像显示、文本显示、图像文本并排显示,在图像翻页时文本也对应翻到相关页面。同时,要求图像和文本都能够全页显示,不能半页显示。

3.全文检索功能:古籍库能实现所有图书中每个字检索。同时设置快速检索、高级检索、书内搜索等功能,并具有部、类、属、书名、著者、出版年代、卷数、版本等多种检索方式。

4.书目检索:书目检索可选择书名、作者、丛书、简介四类关键词。内文检索支持“或”(|),“并”(+)、“非”(-)逻辑检索。用户在检索时可在“检索范围”中选择正文、校注、书名、专名、标题等分类选项,锁定检索范围。检索模式提供选择是否使用“模糊检索”及“忽略标点”检索。

5.图文对照:提供原版图像与文字的全面对照,页码一一对应,实现在浏览的过程中可通过点击图标对应到图像,提供查检和引用具有数据文本与原书图像逐页对照功能;用户在阅读过程中,可通过点击文本页面上的页码图标跳转到对应的原书图像;也可以选中一段文字,单击“查看原书页面”直接跳转。

6.引用格式自动生成:支持选中要引用的文本后点击“ 引用”,系统将自动生成包括版本信息、所属页码的文本供用户粘贴使用。

7.生僻字检索专有字库涵盖 unicode10.0 的全部汉字字符,并自造36000余个编码字。支持显示说文小篆、古文字形、卦象符号等生僻字符,所有编码字,均可进行复制、检索。

8.人名异称关联检索:用户可自选人名异称的关联检索选项,如字号、别号、谥号等,多个关键词同步检索;在繁简、异体字关联检索的基础上,具备二十五史人名索引,增加了人名异称的关联,人物检索灵活全面。

9.联机字典:数据库中提供字典,可在字典内查询该字符的释义,字典支持自动汉字关联。

10.纪年换算:用户可通过直接输入年份、干支查询,也可以通过关键词,如时期、帝王、年号等进行筛选查询。

11.笺注书签:书页中可添加书签,并支持在书签中做阅读笔记。

12.阅读设置:古籍库支持缩小、放大、页面跳转、背景色设定、文字颜色设定、文字字体设定、文字繁体简体转换、目录导航跳转、文本/图像/并排切换等。

13.服务模式:提供IP范围内网络远程访问服务。并发用户不限。

14.服务期限:本数据库访问服务为一次性采购且永久性使用,采购人永久使用本数据库,数据库维护和升级期为永久,投标人提供针对本项目的永久性服务。

第二标段:中华石刻数据库

(一)宋代墓志铭

1.数据库所收“墓志铭”文献可接受多种形态包括:“幽藏之文”,即人物去世以后置入墓中的刻于碑石上的墓志铭和墓志盖上的题文;人物身前预撰的墓志铭;人物去世安葬以后若干年立于墓前的神道碑文;由志主子嗣撰写的置于墓中的圹志;人物去世安葬以后立于墓前的墓表文、墓碣文;佛道人物去世以后所立的塔铭、行业记、仙游碑等;象征墓地地契的买地券;另外还有镇墓文、墓记、墓碣记等各种不同的名目。

2.数据库所收墓志的时代要求:所收墓志文献的时间涵盖整个宋朝而略作上溯和下移。如一位墓志撰写者由五代入宋,而一般被认为是宋代人物,则其所撰写之墓志全部收入。若志主生存的年代为五代十国,而其下葬时间已入宋,则亦予以收入。与宋同时的辽金人物墓志,一般不收,若志主或撰写者先前为宋人者则收。西夏人物墓志如使用宋朝年号者则收。由宋入元的人物若在宋时已获功名或入仕,或旧时被认为宋人者,则其所撰写之墓志全部收入;志主宋时已成年,卒于元者亦予收入。

3.数据库所收墓志的来源:数据库所收墓志按其来源划分为传世和出土两个方面。所谓“传世”,是指见于宋人文集、总集、史书、笔记、宋朝以下各种方志等文献的墓志,“出土”则是指据出土墓志记录或今有旧时拓本留存或新出土的墓志。

4.数据库所收墓志文的整理:数据库所收无论传世、出土墓志文,均予统一加工处理。

5.数据库对出土墓志有关信息的交代:凡原碑出土地、收藏处所、形态、有无志盖、志盖文字等情况,有资料可稽者,均在校记中加以说明。

(二)三晋石刻大全数据库

要求以刘泽民、李玉明等主编的《三晋石刻大全》为主。以现有存史为收录原则,以《三晋石刻总目》为基础,凡现存和佚失石刻均全文收录。全书以县(市、区)分卷,原则上每县(市、区)一卷,另提供山西博物院卷、五台山卷、晋商会馆卷和总目各一卷,全省预计125卷。全卷录文分现存石刻和佚失石刻,分别按时代顺序排列,不分类。每件石刻编纂内容包括名称(全称)、简介、录文(全文),另附照片或拓片。收录的石刻文字,必须有标点。

(三)汉魏六朝碑刻数据库

1.以毛远明教授《汉魏六朝碑刻集释》为内容整理基础,拓片图像准确释文,并有现代标点;完整校勘;对碑铭中的疑难词语简要注释和考辨,并辅以提要。

2.所有著录的石刻一律按朝代先后排列。三国时期按魏、蜀、吴排列;南北朝时期,先北朝,后南朝,同一朝代,再以刻石年代为序,墓碑、墓志以葬期为序,个别无葬期者,以卒期为序。有的石刻本身虽无具体年月而根据内容可考知者,放到相应的帝王年号之后。其余无具体年月者,一律放在各朝代相应的石刻之末。

3.所收石刻均以楷书录文。文中的异体字、古体字、隶古定字、假借字、俗字等可直改为通行体,部分比较特殊的字和需要校勘的字,则在注释中提醒。原刻中的衍字、脱字、倒文、重文符号等均保持原貌,在注中予以更正。唯讹字,因影响阅读,则径录为正字,而加注说明,可说明改正原因,辅以考证。

4.原文一律使用现代标点,并根据石刻内容适当分段,以便阅读。原石每行末字下增加斜线“/”,以区别行款。原石中的空格、空行不予保留。

5.原石残损无法确认的字,用“□”号标示;不能确知字数者,加圆括号“()”,注明阙泐字数;隐约疑似之字,根据残画,参之文例录文,并加注说明,以备参考。

6.碑志标题用简称,而不用首题。题为“某某碑”“某某墓志”“某某摩崖”“某某造像记”等,一般可不冠仕履,以求简明。已婚妇女则称“某某妻某某碑”“某某妻某某墓志”,或“某夫人某氏墓志”等。同姓名者,则冠以最高职衔、或加籍贯予以区别。

7.石刻拓片图版、录文、注释,放在一处同时刊出,并于录文之末括号注明主要资料来源,便于使用者比勘、复核。

8.每一通碑志都在题目下简要说明石刻出现的时间、地点;形制、图案、纹饰;尺寸、行数和行字数、书体、与该碑志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包括相关碑志等。现存碑额、志盖者均予以注明,并公布图版。

9.利用石刻原物或拓本,与已有的部分录文、题跋、石刻文字汇编等资料详细校勘,补充阙漏,辨正讹误。因校勘记需要考辨的,可一并放在注释中。

10.注释应侧重于从文字、词汇、典故、史事等方面展开。注文力求简洁实用。为了方便阅读,个别字词、史实的注释偶有重出,但不雷同,互有详略,可以互参。疑难未识之字,在注释中说明疑似某字,或径直注明不识。

11.所列参考文献,择其主要者(包括文献全称和简称)列出,以便于读者检索、复核。

(四)唐代墓志铭数据库

《唐代墓志铭数据库》以专题性的石刻文献数据库为主。见之于史书、别集、总集等传世文献的墓志铭,旧金石图书所录出土墓志、各藏家所藏旧拓本,出土墓志之见之于各种书刊,接受个人购置搜集的拓本。数据库文、图兼收,对原文进行标点、分段,并实现全文检索。内容要求全面收集、整合隋唐五代各类墓志文献,利用已经搜集到的石刻拓片和已公开传世古籍以及已经出版整理的古籍(如各类全集、金石志等)等,设计要素表,从每一种墓志文本中提取有关要素填入此表。相关要素可有:文本原题,文本简题;墓主姓名、字型大小、谥号;墓志写作、书写、篆盖、镌刻人;墓主逝世、下葬时间;下葬地点;

资源内容:

《宋代墓志铭》内容:初编约8,800篇,续编约1,940篇。

《三晋石刻大全》内容:以《三晋石刻总目》为基础,均全文收录,共计17242

《汉魏六朝碑刻》内容:以全面收集碑碣2,464通,提供配套拓片图像3,000余幅;

《唐代墓志》内容:收录内容为史书、别集、总集等传世文献的墓志铭,不少于2000篇;金石图书所录出土墓志、各藏家所藏旧拓本等,不少于2000篇;接受整理者自行购置搜集之拓本,总量不少于8500种;数据库总内容量不少于12500篇。

(五)历代石刻拓片汇编(一编、二编、三编)

1.资源需求

以历代石刻拓片文献专题为主,能利用已经搜集的石刻拓片、传世古籍以及出版整理的古籍(如各类全集、金石志等)等资源,将各种刻有文字内容的石刻资源进行全面收录、整合。内容要具有较强的通代性,涵盖时期上起先秦,下至民国,不设地域范围限制。数据库中收录的石刻形制囊括碑碣、石阙、摩崖、墓志、造像、经幢、买地券等各种类型;题材涉及记事赞颂、哀诔纪念、祠庙寺观碑、石经、诗文、图文、公文等不同内容。

2.资源内容

本次拟订的《历代石刻拓片汇编 一编、二编、三编》,一编收录资源10,000通(篇)相对集中于明清时期、二编收录资源10,000通(篇)相对集中于唐宋至金元时期,三编收录7,400余通(篇)本编资源集中在唐至宋辽时期。主要为唐代的儒家石经、佛教刻经,占本编资源总量近六成;其次为辽代的佛经石刻,逾2300通(篇);全库资源共计27,400余通(篇)。

3.数据库服务平台功能要求:

中华石刻数据库技术参数

(1)提供专业的石刻资源数据库,需整合了各时期、地区、类型的石刻文献,包含“宋代墓志铭数据库”“三晋石刻大全数据库”“汉魏六朝碑刻数据库”“唐代墓志铭数据库”“历代石刻拓片汇编”精品专题库。

(2)提供在线全文阅读,针对出土资源配有拓片图像,录文与拓片左右参照比对浏览,以供复核;

(3)支持多维度的检索功能,可以通过全文、题名、责任者、主题词、时间、ID等信息进行检索;

(4)提供朝代-政权-帝号-年号四级时间导航服务,可逐级浏览相关资源;

(5)所有包含拓片的条目均标注特色符号,支持在结果中进行筛选;

(6)针对文本,支持复制、笔记功能;

(7)可提供电子引用与ID查询服务;

(8)针对拓片图像,提供放大缩小、旋转、反色、黑白等服务功能;

(9)支持人名、地名异称关联、忽略标点等检索方式。

 

服务指南 返回电脑版
版权所有©2002-2008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