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传统医学典籍,同时它也是“三全本”系列出版的第一本书。所以无论从它的自身价值,还是其出版意义来看,这部经典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
《黄帝内经》的作者是黄帝吗?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十八卷、各八十一篇。关于它的成书时间,主要有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两种说法。
因书中内容多以黄帝与岐伯等大臣的问答形式呈现,不少人会认为作者便是黄帝等人,其实不然。
首先,从成书时间来看,黄帝处于远古时期,而《黄帝内经》历经春秋战国至西汉末年多个世纪才得以成书,其内容反映出的文字、语言、用词及社会背景具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与黄帝的时代相去甚远。
其次书中内容表现出许多分歧的学术观点,甚至自相矛盾之处,证明《黄帝内经》这部著作绝不是出自一人的手笔,也不是一个时代、一个地方的医学成就,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医学经验的总结汇编。《淮南子·修务训》中说道:“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 在古代,学者经常会为使学说更易被接受而冠以黄帝之名,《黄帝内经》以“黄帝”命名可能是为强调其医学理论的权威性和渊源性,从而更好地推广医学思想。
“内经”是什么意思?
“经”本意为纺织的经线,与“纬”相对,在纺织时先排好经线,再将纬线编织上去。所以,“经”引申后就有根本、法则、常道等意思。医书名“经”也就是说明是医学的规范,是医者必须学习遵守的。“内”与“外”是相对而言的。《汉书·艺文志》所载医经七家就有《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等,由此看来书名分内、外,并无深意,只是按顺序排列,但也有人认为医经分内外是以理论与临床为根据的。
《黄帝内经》不仅仅是一部医学典籍
《黄帝内经》是一部医学典籍,但其内容又不仅限于医学。而与中国古代的哲学、天文、地理等学科密切相关,是一部关于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著作。
从医学层面来看,《黄帝内经》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它详细地论述了人体的生理结构、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疾病治疗方面,不仅涵盖了中药方剂的运用,还包括针灸、推拿等独特的治疗手段,为后世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黄帝内经》将阴阳学说贯穿始终,认为世界是由阴阳两种基本力量构成的。阴阳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又相互制约。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都可以用阴阳的理论来解释。书中指出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阴阳乖戾,疾病乃起。” 当阴阳的平衡被打破时,就会出现各种病理变化。例如,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阳的相互转化也可以导致疾病的变化,如由阳证转化为阴证,或由阴证转化为阳证等等。
除此之外,书中还蕴含着极富哲理的天人相应观,这种观念贯穿始终,体现了古人对宇宙、自然与人体关系的深刻洞察。
天地人本源一气
《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这表明天、地、人三者是一气分布到不同领域的结果。也就是说,天地自然的气的运动变化规律与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是相通的,都遵循着共同的“道”。例如,自然界有四季的更替、气候变化,人体也有相应的生理节律变化,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根据四季的特点提出了不同的养生方法,春季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这就是顺应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来调养人体。“秋三月……食岁谷以滋阴,食间谷以润燥”,秋季气候干燥,可多吃一些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等。还可以适当吃一些酸味食物,如苹果、葡萄等,以收敛肺气,防止秋燥伤肺。
人与万物息息相关
《黄帝内经》认为,人与万物尽管形态和特性相差很大,但都是天地一气的产物。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本乎天者,天之气也;本乎地者,地之气也。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素问・宝命全形篇》中有“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这说明人和万物都依赖于天地之气而生成和生存。人与万物的基本运动形式也是相通的。《庄子》说“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指出人与万物的升降出入、阖辟往来等运动形式是相同且相通的。这种相通性使得人与万物在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天人万物是一整体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黄帝内经》将人体与天地进行类比,认为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与天地的现象和规律相对应。例如,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等。这种类比不仅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更是一种对人体与天地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天、地、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天地的变化会影响人的健康,人的行为也会对天地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天地和谐相处,才能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总之,《黄帝内经》的天地人观念强调了天、地、人三者的统一性和相互关联性,为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这种观念不仅有助于人们认识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也为人们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黄帝内经--全两册(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三全本《黄帝内经》所选底本权威,《素问》部分以明顾从德翻刻宋本为底本,《灵枢》部分以明赵府居敬堂刊本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题解部分,除了对本篇的内容加以概括外,对与古代哲学、文化关系密切的篇章则从传统文化及哲学的角度加以说明,对篇中的名言加以提示,供读者参考。为了加深读者对《黄帝内经》思想的理解,注释多引证诸子之言,对于一些古代医学术语、病症名称等,都有较为详尽的解释与说明。译文采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原则,为读者读懂《黄帝内经》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