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是艺术成就高、影响力大的古代白话小说。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四大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必读书,《语文课程标准》将它们列为推荐书目,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教材中都有它们的篇章。“四大名著”是教育部《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入选书目,也是中、高考的必考内容。“四大名著”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但这些特点再加上古今语言的差异,便造成了它们与现代读者的隔阂。因此,学生阅读“四大名著”,最好选择与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相匹配的版本,建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力的提高,逐渐提升阅读的要求。我们从语文教材对“四大名著”篇章的选编中也可看出这种循序渐进的阅读轨迹:小学高年级时引入改编版、节选本,初中时推荐阅读《西游记》和《水浒传》,高中阶段阅读《三国演义》和《红楼梦》。阅读要求也是由浅入深:小学时初步了解“四大名著”的内容,初中开始阅读原著,高中则要求深入研读。中华书局有很多版本的“四大名著”,其中面向中小学生的“四大名著”也有多个版本供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选择:对于3-6年级的小学生,我们推荐“少儿彩绘版”的“四大名著”。这套“四大名著”并非原著原文,而是选取了原著中的经典故事情节,用孩子读得懂的语言重新讲述。不仅故事情节严格遵照原著进行改写,人物对话、性格特征等也都忠于原著,文字浅显,讲述生动,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每个故事都配有彩绘插图,还原小说场景,让孩子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氛围。插图画面精美,风格Q萌,细节贴合小说描述。书的最后,有专文讲述名著背后的故事,介绍与小说情节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总之,少儿彩绘版 “四大名著”特点是图文并茂、简单易读。它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小学生了解名著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适合刚刚接触“四大名著”的孩子,有助于培养阅读兴趣,为将来阅读原著打下基础。中学生版:原著原文,全本无删改,版本精良,注释详细
很多读者有一个疑问:都是公版书,市面上的“四大名著”为什么定价差别那么大?原因简单来说,就是出版社对原著的加工不一样,从而导致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所获得的阅读价值天差地别。对原著的加工具体体现在:对版本是否有所选择,文字是否经过精校,是否有注释、导读等辅助功能,字号大小是否符合视力健康要求,版面是疏朗还是拥挤,纸张如何,等等。所有的古书都有一个版本问题,“四大名著”也一样,从作品完成到流传于世,经历各种抄本、刻本、印本,有的版本讹误多,有的版本准确可靠。“语文课推荐阅读丛书”中的“四大名著”选择的原著都是精良的版本,如《红楼梦》前八十回以庚辰本为底本,后四十回以程甲本作为底本。庚辰本是据曹雪芹生前最后一个底本抄录的,是曹雪芹去世后最早也是唯一一个忠实于原本的过录本。很多面向普通读者的“四大名著”是没有注释的,或者注释极少。“四大名著”虽然是白话小说,但其实跟现代汉语的差别还是不小,而且小说中含有许多器物、服饰、官职等传统文化知识,混有俗语、口语、方言等,还有人名、地名……没有相关注释,学生难以理解。“语文课推荐阅读丛书”的“四大名著”是专门给中学生阅读的,与其他版本相比,它的注释更全面、更详细,以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学习的需求为出发点,较大程度地扫清阅读障碍。除了优良的版本、详细的注释外,中学生版“四大名著”特邀古典文学专家撰写“导读”,介绍名著的作者、版本、写作背景、主要内容、思想内涵、艺术风格等,深入浅出且专业靠谱。还配有《名著阅读知识点梳理与检测》手册,从应试备考的角度梳理全书的重要知识点和考点,并附中、高考真题。这对中学生来说特别实用,能有效帮助学生从卷帙浩繁的原著中提取重点,更快地将课外阅读成果转化为考试成绩。最后,从排版印制上看,中学生版“四大名著”版式疏朗,字号大,行距适中,学生阅读不累眼睛。并且采用优质轻型纸印刷,为学生减轻书包重量。每一种名著都分为上、下两册,相比一册装的“大砖块”,更容易翻阅,携带也更方便。中学生版的“四大名著”还有“中小学传统文化必读经典丛书”的版本可供选择,这个版本与上面“语文课推荐阅读丛书”的版本相比较,共同点是都是原著原文、全本未删改,采用的原著版本、文字、注释都是一样的;区别在于书前没有 “导读”,关于名著的介绍和相关知识的介绍以“附录”的形式排在书的最后,而不是设单独的小册子。形式上最大的区别是,“中小学传统文化必读经典丛书”的“四大名著”,每一种名著都是轻便三册装,大大减轻了每一册的厚度和重量,学生看完一册放置一册,不必一直把大厚本捧在手里,放在书包里带到学校份量也更轻。

两种版本的直观对比:白色书脊的是两册装的“语文课推荐阅读丛书”的版本,彩色书脊的是三册装的“中小学传统文化必读经典丛书”的版本
这两个版本,学生可按自己的需求来选择:“语文课推荐阅读丛书”的版本更方便备考,“中小学传统文化必读经典丛书”的版本阅读体验更舒适。有了一定的原著阅读基础,初、高中学生就可以比较深入地解读、研读“四大名著”了,这里给大家推荐“名家给中学生讲经典系列”的《四大名著应该这样读》。本书由著名学者、古典小说研究专家陈文新教授撰写。陈教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明清文学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珞珈杰出学者特聘教授。《四大名著应该这样读》共分四讲,每一讲讲解一部名著,主要对小说中的重点问题,如重要人物形象、情节设置、历史文化影响等进行剖析,引导学生在了解人物、故事的基础上,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作者将深厚的学识化为通俗的语言,对“四大名著”做了深入浅出、提纲挈领的解读,让读者能够领略到“四大名著”的精彩之处,深刻认识其魅力与价值。本书可称得上是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助读“神器”,和原著一起读,效果更佳。
如果说“四大名著”是古典文学名著阅读中的重点,那么《红楼梦》就是“四大名著”阅读的重点。作为我国古典白话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中文学成就更高、艺术性更强、内涵更丰厚,因此也是更难读的一部书。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整本书阅读” 单元要求研读《红楼梦》。换言之,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中,对《红楼梦》的阅读要求是非常高的。高考也频繁地考查《红楼梦》,北京卷几乎年年都考,全国卷中也时常见到《红楼梦》的身影,比如 2022年全国甲卷的作文题,其材料就来自《红楼梦》:随着高考试题进一步指向“教考一致性”,《红楼梦》将来出现在全国卷上的概率会更大。关于 “整本书阅读”和高考试题,中华书局推出了两本针对性非常强的书——《红楼梦(注解本)》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习手册》。《红楼梦(注解本)》的特色是注释和解读:注释采用回后注的方式,详尽丰富,约达3600条;书前有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红学研究专家苗怀明教授撰写的“导读”,该“导读”完全配合“整本书阅读”课程设计中的六条“阅读指导”。另外,本书还包含《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事迹表、《红楼梦》诗词曲赋索引、《红楼梦》研究主要著述一览表,并附单独的拉页 “人物关系表”。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习手册》以高中生为读者对象,结合教材六大阅读任务和高考考查方向,提供关于《红楼梦》的阅读指导。全书主要从“著作通读”“专题研读”和“拓展阅读”等多个层面,科学有效、层层深入地对《红楼梦》进行解析。“著作通读”主要梳理了小说的情节架构,还包含如何读懂小说中的隐喻,如何用图表呈现人物关系和环境布局;“专题研读”研读了高考最容易考到的人物、事件和诗词,细致入微,方法和示例都有;“拓展阅读”为大家解读了《红楼梦》中的建筑文化、节日风俗、楹联匾额、植物文化等。本书还收录了学生研读《红楼梦》后撰写的小论文,以及高考《红楼梦》试题;并赠送“整本书阅读”配套的《红楼手账》,里面有特制的表格可以记录、梳理各个环节的研读成果。总之,这是一本能切实解决学生“如何读、读完以后做什么”的问题、帮助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和高考备考的实用手册。本书由具有近300年历史的名校北京二中编写,是该校骨干教师多年来《红楼梦》阅读教学和备考经验的宝贵总结。著名红学专家蔡义江、段江丽从内容严谨性角度对本书进行了指导,教育界专家王本华、张彬福从学生阅读的角度给予本书充分的肯定。以上两本书都是配合《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和高考的,《红楼梦(注解本)》是原著阅读,《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习手册》是专门的阅读指导,二者搭配着读,会有不错的效果。